台灣醫學週神經退化疾病繼續教育

Post date: 2016/11/12 下午 03:59:49

今天 2016-11-12 是醫師節,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3會議室,舉辦了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其中早上的課程,是跟中華民國核醫學會合辦的專題討論,主題是失智症診斷與分子影像新發展,特別請到了臨床上失智症的專家,包括台北榮總的王培寧醫師,長庚的徐榮隆醫師,吳冠毅醫師,針對失智症的臨床與分子診斷進展,影像鑑別診斷新觀念,以及神經退化與情緒疾患的關係做報告,對臨床醫師在失智症上的影像運用與瞭解起了重要作用。

一開始由理事長鄭澄意主任跟大家簡述核醫在腦神經影像上的進展,以及運用。根據慈濟科大洪茂欽教授的統計,很難想像在國外大量被使用在輔助失智症鑑別診斷的腦造影檢查,在台灣一年居然不到 2000 例的健保申報運用,檢查占比更是所有核醫檢查的 1% 不到,在美國被保險給付用於輔助診斷失智症的 FDG PET 腦造影己查更不用說了。這個慘烈的數據,對照 台灣失智症學會 估算的台灣失智總人口數 24 萬人用藥費用的龐大支出,可想見合理診斷的腦造影實際需求量,應該遠大於目前的健保申報量,看來學會跟臨床還要多加把勁,一方面利用新影像分析工具提升腦造影的檢查品質,一方面像今天一樣多舉辦相關的宣導教育課程,來與臨床醫師一起提升照護老年族群品質!!

後續王培寧醫師也針對新生物標記在神經退化疾病上的的重要性跟大家報告。

徐榮隆醫師則利用個案生動地跟大家分享影像在腦神經退化疾病上的重要角色。

吳冠毅醫師則介紹了憂鬱症患者與失智症的相關性,以及未來如何針對高危險群個案進行追蹤。

中場休息後,接著由黃文盛主任主持,由長庚以及北榮分別針對核醫影像 PET/MR 技術以及治療運用進展,跟臨床醫師分享新知。

我針對近來剛引進台灣的兩台新檢查工具PET/MRI,跟大家介紹從研究走向臨床運用的過程,並解釋對病患,尤其是減少小朋友輻射劑量的潛在協助。

最後則由北榮林可瀚醫師跟家介紹核醫治療的臨床運用。

更多照片請參見網路相簿